復印機顯影種類概述
一、復印機顯影分類
將感光鼓的靜電潛象轉化為可視碳粉圖象的過程叫“顯影”。而顯影器的作用是使碳粉粒子帶電,并將帶電碳粉輸送到顯影區,被靜電潛象吸附。
因碳粉的性質不同,而產生了不同的顯影方式:
雙組份:磁刷顯影,磁性“跳步”顯影
單組份:接觸式顯影
非磁性:非接觸式“跳步”顯影
下面我們將依照發展先后逐一地對這些顯影方式進行描述。
早期的復印機中,顯影器做為一個單獨的組件,為了更換載體,添加碳粉,在整機中極易“取放”Remove ,甚至連一個固定螺絲都不用,因此我們不說“拆卸”Dismount,通常只用一個做成綠色的扳把鎖住。而和顯影器相配的是另一個獨立的鼓組件,它們只通過一個齒輪相嚙合以保持一定的速比。
在HP和Canon激光打印機中,鼓和顯影部份做成一體式的,當粉用完后顯影部份也隨著鼓及空盒被扔掉。但顯影部份的主要零件如顯影輥、上粉輥、顯影刮板卻常常是完好無損的,如果隨著碳粉用完而丟棄實在是浪費。
因此在Brother、 Epson 系列激光打印機中,多做成鼓和顯影器 (又叫粉組件)分體式的,一個鼓組件可以使用好幾個粉組件。
但是鼓/粉一體或鼓/粉分離也不完全取決于主機廠的好惡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還來源于有沒有廢粉。 Hp和Canon公司使用的是單組份磁性粉,必然要產生15%左右的廢粉。必須在鼓粉盒中,辟有一塊能容納廢粉的回收倉。你若不停地加粉,廢粉倉就爆滿了。而Brother 、Epson、 Panasonic公司多采用單組件份非磁性粉,其轉印率極高, 幾乎不產生廢粉,這時不僅可以做成鼓/粉分體式,甚至把碳粉也單置出來,只保持一個鼓和顯影器的空盒,這就更物盡其用了。
二、雙組份磁刷顯影:
這是復印機中使用最多的顯影方式。在顯影器中有一定數量的鐵粉載體在循環工作著,碳粉和載體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(9%-11%),才能得到很好的印件。碳粉過多會出現不帶電的游離粉,而造成印件底灰。碳粉過少除了印件色淺,還會造成載體很快地磨損。因此如何控制顯影器中碳粉的濃度是重要課題。
新加入的碳粉通過螺旋攪拌器使之與載體充分的混合、摩擦帶電,然后被顯影磁輥吸附形成一個“毛刷”。磁輥的半個圓柱面在顯影器內,另一半在顯影器外和感光鼓相接觸。在磁輥旋“出”顯影器時,參差不齊的毛刷被理穗刮刀,修“剪”成長短一致的顯影磁穗,它們和感光鼓母線相切時,磁穗中部份帶電的碳粉就被感光鼓上的靜電潛象奪走,生成可見的碳粉圖象,而磁輥上的載體原封不動,只是所剩碳粉不多了,它在旋“回”顯影器時在副磁極部位被刮刀刮回顯影箱重新與碳粉混合。在顯影過程中載體并不消耗。
在磁刷顯影中,磁輥Magnetic Developer Roller是核心。磁輥由里面的磁芯 Mag Roller Magnet和外面的套筒Sleeve組成。磁芯是一個圓柱狀永磁鐵,沿母線縱長方向上間隔地分布著一條條極性相反的磁條,通常為4-5條,其中有一條尺寸較大,磁性最強叫“主磁極”,而其余的磁性較弱叫“副磁極”。套筒是用非鐵磁性材料鋁、銅、不銹鋼等做成的薄壁管。磁芯兩端各用一個塑料軸套支持著,使之與套筒保持同心并絕緣。磁芯一端(或兩端)圓柱面上有扁,因載面形狀而叫“D”端,就是利用它使磁芯固定不轉,使主磁極正對著被顯影的感光鼓上相切的母線。而套筒一端也有扁,被齒輪帶動旋轉。磁輥的套筒旋轉時在磁芯副磁極1的位置吸上載體,2的位置被修剪磁穗;在主磁極3的位置進行顯影,然后在付磁極4的位置被刮去顯影后的載體。
由于載體有自重,磁輥與感光鼓母線相切處位置上下不能超出水平線± 30°,更不能傾斜。
為了使感光鼓的靜電潛象充分顯影,磁輥的線速度要比感光鼓高2~3倍。磁輥的旋向可以和感光鼓“同向”,這時要求磁輥速度必須更高;也可以“反向”,但反向容易造成印件圖形有“拖尾”。
為了保證載體和碳粉的比例,有人工手動補粉:操作者發現印件過深或過淺時,關閉或打開加粉器。這種方式主觀臆斷性很強,常造成錯判,因為印件過深或過淺,不完全是粉多或粉少,而且即使判斷正確也是滯后(如Xerox 1027) ;有自動定影補粉:這個定量也是操作者選定的,它只適合于原稿穩定的復印工作,(如 RICOH FT4085) ;有自動檢測按需補粉:開始是在顯影器置一個碳粉濃度傳感器,當測得載體過黑時就停止補粉,(如Toshiba 5511)。但碳粉載體過黑不一定印件過深, 于是就改為檢測感光鼓上的碳粉圖象, 每隔10張在感光鼓上印一個10x10mm2的墨塊,用光電管抽查其黑度,再決定補粉(如 RICOH FT4495).
這樣一來顯影器的結構越來越大\越來越復雜,在小型化\彩色化時受到了限制。
雙組粉的碳粉轉印率不是很高,總有10~20%的廢粉被鼓的清潔刮板刮掉,這些廢粉有時進入預置的廢粉盒中倒掉。有時排入直徑粗大的感光鼓空腔中,當感光鼓用夠印張廢粉也快裝滿時一起扔掉(如Canon NP3050)。也有的再返回顯影器中摻在新粉中循環使用。磁穗的長短與載體的大小和形狀有關,粗大的片狀載體形成很長磁穗,早先用于工程圖紙復印機中。磁穗與感光鼓有一定的壓縮量,太小則顯影不充分。太大也會使圖象變淺,甚至造成載體擠傷感光鼓。帶碳粉多的載體會失去碳粉而使感光鼓顯影,但帶碳粉不足的載體在感光鼓被消電后又能帶走感光鼓表面的殘粉,起清掃作用。早期的Sharp 741 復印機就是利用顯影輥兼清潔輥作用的,該機的感光版正好是一個印件的展開長度,**個循環是“充電-曝光-顯影”,第二個循環則是“消電-清掃” ,其結構簡化了, 廢粉沒有了,但卻犧牲了速度。 就是利用這一原理, 現在一些打印機利用顯影輥回收感光鼓上余粉重復使用。
由于感光鼓的涂層是半導體光導材料做的,半導體是用載流子和空穴導電的,充電時表面電位升高,曝光后亮區的電位并不能降到零,因部分載流子掉入陷阱中總有殘余電位。而且隨著使用次數增多殘余電位越來越高而“疲勞”。這個殘余電位也會吸碳粉,而造成“底灰”。為了消除底灰,最簡單的方式是給顯影磁輥一個相同電位-“偏壓”。這樣就不會使靜電潛象上的殘余電位顯影而出現底灰了,所以顯影器應該對地絕緣。
另外,半導體中的載流子在溫度作用下也會遷移,充電后的感光鼓在暗態下電壓也會降低,這叫“暗衰減”、“暗衰”。所以充電后的感光鼓必須盡快曝光,曝光后的靜電潛象必須馬上顯影,否則電荷就跑掉了,圖象就不清晰了。鼓/粉一體式的暗盒恰恰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三、單組份磁性顯影:
雙組粉磁刷顯影中,磁輥承擔著裝卸載體的功能,其尺寸就不能做得很小,而且套簡表面沿母線方向還開了很多平行的溝槽,便于攜帶載體。但是在單組粉磁性顯影中,由于載體和碳粉熔煉在一起,在顯影器中就是“有”“無”問題,而不存在“多”“少”問題,磁性碳粉一次性加夠,在工作中能被磁輥吸上就行,這就取消了雙組份顯影器中的載體倉、碳粉濃度檢測傳感器、加粉機構,而只保留一個檢測有無粉的壓電傳感器即可,顯影器的結構大大簡化。此時的顯影磁輥用塑磁注塑成整體式,經過充磁分成多極, 直徑可以做得很小。套筒表面噴砂,涂上石墨涂料或氧氣處理后,在顯影刮刀(Dceter Blade Mag) 的擠壓下, 使碳粉帶電并被刮刀刮成很薄的一層約0.1mm。顯影磁輥借助兩端的間隙輪(Mag Roller Bearing)與感光鼓保持0.30mm的距離。磁輥與感光鼓之間除了直流偏壓,還有交流電壓(約400~1000HZ,1000~1300V), 使碳粉能跳過間隙而到鼓的靜電潛象上去,因此又叫“跳步顯影”(Jump)。顯影輥與感光鼓在切點上的旋向相同、線速度相同,由于這一特點,顯影輥的阻力很小,傳動起來很輕便, 碳粉可以在感光鼓的很寬的角度區域進行顯影,不受位置限制。因此Canon公司這一專利被HP公司成功地用于激光打印機中,成為激光打印機的典范。
四、單組份非磁性顯影:
由于單組份磁性碳粉含有黑褐色的鐵粉, 不能用于彩色復印機中, 除了用雙組份顯影外, 還有一種單組份非磁性粉, 也可以解決。這種方式普通用于Samsumg 、Brother.、Lexmark 、Epson等打印機中。現在我們分析一下, 這種碳粉、這種顯影方式是如何解決碳粉的起電和碳粉的遷移的。
在samsumg、 Brother、 Lexmark、 Epson系列打印機中, 通常有一個較大的粉倉用攪拌器把粉連續不斷地輸送給供粉輥(Supply Roller),上粉輥多用有一定阻值的軟質材料做成,有毛刷狀的,有泡沫海綿輥的,唯獨Epson有鋁管的。當給輥軸施以 - 500V電壓時就能使碳粉感生出負電性。顯影輥多為金屬芯膠輥,有很大的體電阻,當給顯影輥施以–300V電壓時,供粉輥上的帶電碳粉就會轉移到相對電位高的顯影輥上來。而感光鼓在充電輥-1400V高壓作用下能得到- 800V的表面電壓,曝光后圖形部分電位降至–50V(這是殘余電位),而非圖形部分(白區)仍保持–800V電位,顯影輥上約– 300V的碳粉被–800V排斥,卻能被- 50V吸引而顯象。在Epson 5700/5900/6100/6200中顯影輥是在發泡海棉輥外又加上一個耐磨的聚胺脂緣絕套,根據電容器的原理,此時對顯影輥軸施加的是正電位,而在顯影套上卻能感生出大小相同的極性相反的負電位,也達到吸引負碳粉的效果。聚胺脂顯影套耐磨性好,即使破裂只需換個,顯影輥仍可使用,這比換整個顯影輥要環保得多。
在單組份磁性顯影中Canon系列復印機使用剛性很好的金屬刮刀,HP系列打印機使用粘貼在鋼板上塑膠片,把磁輥上的碳粉刮薄并使之帶電。而在單組份非磁性顯影器中則使用均勻刮板把顯影輥上的碳粉層“刮得”很薄很薄。它是一個由不銹鋼或鈹青銅箔帶做的彈性金屬刮片,與顯影輥保持極小的間隙。金屬刮板也施以一個交變電壓,它在不斷地振蕩中,使碳粉激活并“刮”成均勻的一層。
顯影后的顯影輥上相對于印件空白區的地方,還剩下沒被靜電潛象吸引過去的帶電碳粉,它們在顯輥轉“回”顯影器時,被顯影輥下方的導電片(Epson 5700)、消電毛輥( Brorher TN 430 )消去電荷, 失去與顯影輥的吸附力,回到粉倉, 重新被上粉輥充電后, 進入下一次循環導電片或消電毛輥帶交流電壓。
對Brether 、Ienovo, 這一類用正半導體OPC鼓的打印機中,碳粉也相應采用正極性的,對供粉輥、顯影輥、充電的極性也都是正的,但材質和負極性的無任何區別。只是由于正極性使用電暈充電效果更好,所以現在Brether、 Ienovo 打印機中仍保持電極絲充電,盡管會產生一些臭氧。
單組份非磁性顯影中,碳粉的帶、遷移全靠碳粉自身的流動性,帶電穩定性,因此對碳粉的粒度分布(3~5微米)、流動性(球形化)、帶電均勻性及起電速率、穩定性都比單組份磁性顯影方式高的多,才能保證其高的轉印率。碳粉循環使用及幾乎無廢粉,使得感光鼓不用清潔刮板(有的僅僅是導電的清潔毛刷),鼓組件沒有廢粉倉,結構大大簡化。這就節約了碳粉,但碳粉的價格也比較高。化學聚合法是最理想的單組份非磁性粉,生產方式。尤其是彩色顯影,它的微觀顯影均勻性使其具有高的圖象密度,半色調再現,顯影粉層薄,透明度好等無可比以的優越性。
五、單組份非磁性粉的接觸式顯影:
在用單組份非磁性顯影中,有一些顯影輥是鋁輥,從外觀上看和磁輥沒有兩樣,但從彩粉薄膜上看,彩粉不可能被磁輥吸引,用鐵器一試,果然是非磁性的。金屬硬輥顯影多用于精度要求高,顯影效果要求更苛刻的彩色激光打印機中。聚合材料做的軟質顯影輥主要是模壓成型并經精車磨削而成,但在整個園周方向總有兩處分模逢,使得材質的密度不能非常均勻,造成顯影時的周期性波動。而金屬顯影輥絕無此弊端。但硬顯影輥不可以和感光鼓或光導帶接觸,象單組份磁性跳步顯影那樣,它依靠兩端的對位輥與感光鼓保持一個很小的距離,顯影輥和感光鼓不但有直流偏壓,還有交流電壓使碳粉能跳過。
講到這里似乎單組份非磁性顯影是顯影方式的頂峰了,雙組份顯影走入窮途末路了,載體廠該關門了。否!隨著復印機速度的越來越高,印張越來越多,彩色復印機的品質越來越逼真,在“山重水復疑無路”中,雙組份顯影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了!
前面講過雙組份顯影靠的是以“量”取勝;大量的載體使碳粉帶電,快速旋轉的磁輥帶動磁穗使感光鼓顯影。一部份載體和碳粉“放空”。在宏觀的起電過程中,總有那么一部份載體和碳粉在“濫竽充數”。這是機械法制粉不可避免的。但到了單組份非磁性顯影時,起電顯影進入了微觀狀態,幾乎每一粒碳粉都要帶電,甚至都要帶同樣的電量,都要達到感光鼓的靜電潛象上。這就要求顯影輥上處處帶粉,薄薄的一層粉膜中,不能有一粒碳粉不工作,這只有化學粉才有可能做到。現在的雙組份顯影中,用微粒載體進行摩擦起電,用不斷“吐故納新”載體的方式,始終保持載體的“朝氣蓬勃”。因此高速網絡激光打印機、高擋彩色激光打印機也都采用雙組份顯影。